近年来,郧阳区学习借鉴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搭建区镇村三级信访超市,构建研判、接访、调处、督办工作闭环,着力形成群众反映问题表达诉求“只进一门、只找一人、只访一次”工作格局,高效化解矛盾纠纷,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。“郧阳信访超市,让群众最多访一次”获评全国政法优秀新闻作品三等奖,“郧阳区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”获得“楚治-2021荆楚杯创新案例”。
一、搭建信访超市,“只进一门”。坚持党建引领、三级联动,协同发力,搭建区、镇、村三级“信访超市”。升级区级矛盾调解中心。整合政法、信访、司法等部门资源集中办公,建成集矛盾排查、信访交办、纠纷调解、法律援助、司法仲裁、心理服务、网格管理、风险研判等于一体矛盾调解中心。推行“1+2+3”机制,区矛调中心候访大厅设立1个登记分流处,组建线上、线下2个矛盾纠纷受理工作组,内设人民调解、司法调解、行政调解3个调解工作室和司法、劳动人事仲裁厅,为群众提供访、调、诉、处“一站式”服务。乡镇建立矛盾调解中心。统筹乡镇基层站所工作力量,集中办公,集约管理,集成服务,突出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社会面防控工作。村(社区)建立调解室。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,组成村(社区)警务室和调解室。整合村治调主任、农村交通劝导员、网格员补助等队伍,形成以村(社区)党员(支部书记)、警员(辅警、治调主任)、网格员+组长、联防队长、楼栋长(中心户长)为核心的“三员三长”基层社会治理队伍。
二、构建工作闭环,“只找一人”。坚持“三有推定”,实行一个信访事项“只找一人”,直到事心双解。户户走到,精准研判。依托2.5万名“三员三长”队伍,在全区350个村(社区)常态化开展“五问五帮五第一”走访活动,问是否有病、问是否有难、问是否有怨、问是否有冤、问是否有变,有病帮就医、有难帮扶助、有怨帮化解、有冤帮申诉、有变帮疏导,群众电话第一时间接听、群众呼求第一时间到场、群众纠纷第一时间调解、群众办事第一时间办好、群众来信第一时间回复,建立民情台账,做到“心中有数”。靶向发力,精准接访。区“四大家”领导、区直相关单位“一把手”、律师、相关部门进驻“信访超市”坐班接访,做到重点部门集中常驻、一般部门轮换入驻、涉事部门随叫随到。月初公示公告接访日程安排,引导群众按需有序来访,实现干部靶向接访。根据群众个性化诉求,区、镇两级同步推行领导接访、重点约访、书记(局长)陪访、工作队长代访、带案下访、包案化访、问效回访等“七访”工作机制,上下联动,传导压力,形成合力。综合施策,精准调处。建立信访接待、纠纷调解、诉讼服务、法律援助、劳动仲裁、心理咨询等“六位一体”调解服务机制,发挥律师进村作用,帮助指导群众依法办事,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。发挥“家调委”“医调委”“交调委”“校调委”等社会组织作用,组建“五老会”“乡贤会”“场院会”等社会组织,帮助化解社会矛盾纠纷。
三、优化服务方式,“只访一次”。聚焦诚心接访、快速办理、全力化解,当好服务群众的“店小二”。接诉即办,缩短办理周期。以“1415”为半径,1日内转交办到责任单位,4日内作出书面受理告知,15日内办结答复,画好“事心双解”同心圆。信访代办,减少群众跑腿。坚持一个信访事项由一名领导牵头办理,一名基层干部为信访代办人,全程代办,及时反馈。镇、村(社区)设立便民联系牌,公示乡镇党政主职、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长联系电话,提供反映问题解决问题“直通渠道”。过程督办,提高办理质效。建立督办工作台账,盯人、盯事、盯责,实现“小事不出村,大事不出乡镇(单位),矛盾不上交”。